“他第一天来社区时穿着一身白衣白裤,我们特意安排他去做清洁工作,现在的他变化非常大……”2023年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日前正式启动,今年暑假全省报名参加活动者超3万人次,3年总计报名近10万人次。他们中有来自北京大学等全国各高校的江西籍学子,有省内各高校学生,到基层一线工作,在有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在淬炼意志中实现蜕变,他们在这里展现了最美的青春。
短短几天,大学生和孩子们相处融洽。
(资料图片)
在社区工作最需要耐心。
快乐的手工课。
原来我可以帮助别人
“大家好,我是来自新余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张老师”“小朋友们好,我是瓜瓜老师”……7月下旬,南昌光明社区迎来8名“返家乡”大学生,分别来自新余学院、景德镇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的英语、体育、医学、社会学等不同专业。他们为社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暑期夏令营活动,设计了破冰游戏、趣味英语、科普讲解、口才与表演、红色课堂、绘画等丰富多样的课程。
在夏令营开营的第一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兴奋异常,叽叽喳喳的吵闹声让刚上岗的老师有点难以招架。高大帅气的张翔看到一名小朋友打翻了水杯,便蹲下身来,细心为孩子擦拭洒在身上的水。暖心的动作让孩子立刻变得听话,课堂也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渐渐安静下来。
光明社区团委书记徐玫玫告诉记者,“你现在看到的张翔和他刚来时是完全不一样的”。来自新余学院的张翔是第二次到光明社区参加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2年底的寒假,张翔第一次报名参加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徐玫玫提醒张翔,来社区工作首先要走进群众中。寒假吃了“苦头”,暑假又继续报名来光明社区,张翔表示,社区的工作确实有些辛苦,“但越辛苦越让我觉得快乐”。接触社区工作之后,他才知道基层工作有帮老人办理养老、社会补贴、医保等事宜,以及提供一些生活服务,“帮助老人之后,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觉得很治愈,我深刻感受到,原来我可以帮助到别人,原来是有人需要我的”。
青春力量注入基层
光明社区是南昌的“明星社区”,因为近年来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该社区2021-2022年度工作获评团中央优秀,因此在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被分配的大学生名额是南昌社区中最多的。
徐玫玫介绍,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和实践单位的“双向奔赴”。社区通过团中央的官方平台面向全国发布岗位需求,大学生们可以一对多地投报,“我们在选择大学生的同时,大学生也在选择我们”。
大学生的到来帮助社区分担了一些基层工作,徐玫玫表示,“青年力量注入社区,能够带来活力,也帮助社区更高效地去完成工作。”例如,在社区开设智慧手机课堂,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服务老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从易到难科学规划课程,要手把手地教,这项工作特别能锻炼大学生的耐心。”
在今年暑期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光明社区接收的8名大学生,有3人是第二次到这里实践。来自赣南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的熊子仪告诉记者,自己家附近大多是高档小区,尽管光明社区离家较远也选择来这里,“可以让我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想法,这对我的专业很有帮助”。张翔同样认为,在基层做志愿服务工作,可以收集到很多人与人交流的真实素材,也会为他未来的播音主持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年报名近10万人次
记者从共青团江西省委了解到,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三年来,江西籍学子2021年报名人次为18668,2022年度报名人次为42380,2023年暑假报名人次为32650,每年攀升的人数展现了“返家乡”活动越来越吸引大学生。他们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旱防灾、防溺水等方面贡献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提升社会化技能,并涌现出不少典型人物和事迹。
如新余学院的聂子浩学习多年书法,他在去年暑期“返家乡”活动中教光明社区的孩子们学习书法,反响很好,被人民网报道。在团中央通报的2022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表扬学生名单中,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黄泽明、上海师范大学范欣宜、江西理工大学彭龙灿、河南师范大学郑伟杰、南昌大学许新沛、西安工业大学赖书凝等多名江西籍学子榜上有名。
为推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省火热开展,团省委采取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多措并举,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在省内推动高校将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发挥江西籍高校学子团工委和省内各高校团委力量,积极鼓励全国各地的江西籍大学生参与;同时深挖典型事迹,从而引领带动江西籍学子返回家乡、留在家乡、贡献家乡,描绘更美的新时代江西画卷。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实习生胡雅婷 陈宛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