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钟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中关村始终引领全国实施体制改革驱动科技创新的探索,秉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持续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服务机构云集,成为海内外创新创业者的热土。武亦彬 摄
中关村是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关村充分发挥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在中央与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先行先试,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打造双创服务生态系统。围绕科技创新的全链条,中关村率先提供政策保障,如推出以“1+6”“新四条”“新新四条”为代表的系列改革,深化科研项目投入、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三权”等改革,开展财税政策、商事制度、人才引进与管理等改革。同时,立足创新创业需求,加快服务迭代升级,如加强孵化服务和企业一站式服务等,着力构筑全周期的优质双创服务生态系统。
中关村的科技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科技创新活力,同时紧扣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可能脱节的痛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中关村的改革措施显著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并打通了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开发、到市场应用的新路子,以此形成新业态和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如布局培育的“241”高精尖产业体系,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已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这些改革促成了科研成果的供需对接,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与产业化落地,如持续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深化跨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联动,并建成27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带动创新项目的转化与落地。
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改革为全国科技体制建设探索出了有益经验。截至目前,科研成果三权改革、股权激励、区域股权转让代办、出入境便利化等30余项试点政策已在全国推广实施。2021年,中关村开始实施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基础研究税收试点政策、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方案、科技企业全链条金融支持措施等一批改革落地生效。新的改革继续着力于以全方位体制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促进科研与市场对接、加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落地,必将继续助力中关村屹立全球科技创新的潮头,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中心。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市组织学习与城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键词: